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推动抗组胺药物增长
发布时间: 2015-03-26     来源: 转载

    多年来。由于国内医院从事过敏性疾病专科门诊较少,不少医生和患者对过敏性疾病了解不多,导致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纠结。2013年后,很多三甲医院也都在陆续成立变态反应科,改变了现状。抗组胺类药物成为治疗和缓解过敏性疾病主要药物。

  在国外,抗组胺药物更新换代的形势下,部分专利期满的品种已作为通用名药品生产。尤其是先灵葆雅的氯雷他定(Clarityne)、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非索非那定(Allegra)获得美国FDA批准成为OTC产品后,从而加快了全球抗组胺药产品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推动了我国抗过敏药品市场的发展。

  需求是市场永动力

  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报告披露,全球有30%~40%的普通人被过敏症状所困惑。尤其是生活在沿海或高寒地区的人群,有数亿人患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哮喘,且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要重点研究和防治的3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大气环境的恶化及春天花粉的干扰,变态反应疾病日益凸显,常见的皮肤红肿、瘙痒、斑疹及呼吸系统多种过敏性炎症疾病多有发生。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普通人群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数据,但总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上基本一致。

  近年来,全球跨国药业及药物研究机构沉浸在抗肿瘤、抗病毒、罕见药物、靶向药物的研发热潮中。而对于抗变态反应新药的开发兴趣普遍低落。从美国FDA批准的新药目录可以看出,抗过敏全身用药微乎其微。而日本研制的抗柳杉花粉过敏注射用药、异位性皮炎瘙痒外用药也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导致了全球抗过敏新药的上市和更新换代遭遇滑铁卢。部分专利期满的品种已作为通用名仿制药品生产销售,从而使抗过敏药及抗组胺药物销售市场的跌宕起伏。美国IMS公司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七大药市500强畅销品种中,抗过敏药物市场为70亿美元左右,同比上一年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污染、冬春季节沙尘暴、雾霾的影响,以及花粉过敏症的高居不下,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医药产品及治疗检查手段的逐渐接轨,推动了抗组胺药物市场的增长。但是许多人治疗不及时,使抗过敏市场仍是一个小品种。

  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22城市样本医院抗组胺主要用药已有30个品种,用药总金额已达到5.29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6.24%,2009年~2013年五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6.50%。其畅销品种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等前5强用药金额占据了抗过敏市场的近1/2。

  枸地氯雷他定迅猛增长

  枸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 Citrate Disodium)是2009年南京海辰药业和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开发上市的药物,商品名分别为恩瑞特胶囊和贝雪片剂。枸地氯雷他定是一种非镇静性的长效组胺拮抗剂,具有强效、选择性的拮抗外周H1受体的作用。药物进入人体后能迅速转化为地氯雷他定,被有效地拒于中枢神经系统(CNS)之外,因此可选择性地阻断外周组胺H1受体;发挥药物的抗过敏、抗组胺及抗炎作用,对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反应和过敏性咳嗽有较好疗效。药代动力学表明,药物口服后吸收性好,半衰期长,安全性高。

  枸地氯雷他定上市后,起步较快,经过3年已略显风姿。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样本医院枸地氯雷他定处方药市场已达到6570万元市场规模,同比上一年增长了65.24%,有望成为抗组胺领域中的一匹黑马。

  氯雷他定宝刃尤存

  氯雷他定是一种长效、无中枢镇静作用、无抗胆碱能机理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组胺H1受体机制,是用于急性或慢性荨麻疹症、过敏性鼻炎及其它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先灵葆雅的原研药产品专利到期后,现已是通用名药物。在跨国药业重组后,氯雷他定(开瑞坦)已是默克先灵公司旗下品种。据IMS公司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开瑞坦处方药和OTC市场销售额为7.58亿美元;统计数据表明,自2001年至今开瑞坦销售额已超过了100亿美元。

  1994年氯雷他定进入中国市场用于临床,由上海先灵葆雅制药公司推广销售。氯雷他定以长效、速效和不良反应极小为特点,在市场中形成了较好的定位,并向传统抗组胺药物提出了挑战。在药物优异性能加与学术推广方法的运作下,带动了产品的销售,从而推动了市场的扩展。近年来,随着众多厂商的群雄逐鹿,市场竞争明显升级,在国家对药品的政策性降价与招标采购的多重作用下,氯雷他定用量逐年增长,但销售金额的增长率表现不如人愿,这也是抗组胺市场的缩影。2013年国内样本医院氯雷他定用药市场为6500多万元,与国产枸地氯雷他定竞争激烈,有分庭抗礼之势。

  国内生产氯雷他定制剂的厂家已有70多家,主要剂型有口服片剂、胶囊、分散、口崩、颗粒、咀嚼片、干混悬剂、泡腾片、糖浆及复方制剂,市场竞争激烈。进入前五家的厂商是先灵葆雅、北京双鹭、南京亿华、海南万特、扬子江上海海尼合计占据了93.64%的份额,而且原研药占据了72.81%,具有较高的集中度。从抗组胺药物市场来看,氯雷他定是被看好的品种,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市场空间。

  社区当家药物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是无中枢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20世纪中后期由比利时联合化工集团大药厂首次上市,美国辉瑞制药公司拥有它在美国的销售权,商品名Zyrtec(仙特明)。1995年通过美国FDA批准为B类抗组胺药品,2007年专利期满,现已在全球90多个国家应用。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西替利嗪及复方制剂市场销售额约为4亿美元,同比上一年缓慢下滑,在国外,西替利嗪主要由英国葛兰素史克、比利时联合化工集团大药厂和日本第一三共销售。

  我国卫生部1991年已批准西替利嗪进入中国市场,是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主要剂型有口服片剂、胶囊、分散片、口腔崩解片、糖浆、口服溶液和滴剂。迄今为止,CFDA已批准63张西替利嗪生产批文, 17家生产药,44家生产制剂。国内商品名药物较多,主要是比特力、西可韦、欣克、利蒙、希特瑞等,此外印度悉普拉、阮氏和太阳药业的产品国内也有应用,市场竞争渐趋激烈。

  由于价格下调和招标竞标影响,用药金额表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用药数量表现出逐年增长态势。在招标采购和国家医保社保政策倾斜下,西替利嗪收入国内多数城市医保目录的甲类药物。调研分析表明,西替利嗪片剂现已是社区抗过敏药中的当家品种或者说是惟一化药品种,也属于药物性价比较高的品种之一。

代理服务